絲綢之路——一段連貫東西文明的輝煌旅途,如今被延伸至了一個溫哥華的家庭中。這一次,它運載的是美妙的音樂。

家中的男主人Andre Thibault優雅地點了點頭,眼神溫柔又期待地望向了自己的妻子。她是何秋霞,生長在中國,此時手中正抱著一把水滴狀的精緻樂器,這件已經在中國流傳兩千年的弦樂器正是琵琶,有「樂器之皇」的美譽。在它玲瓏清脆的樂音響起之後,Andre手中的弗拉門戈吉他隨即跟上,兩種遠隔千里的樂器在此時美麗相遇,用音律互通著心意。

眼前的夫妻二人是「絲綢之路」樂團的核心成員。這個通常由二至五名成員合奏的樂團成立於1991年,曾獲得過有加拿大格萊美之稱的朱諾獎的提名;他們的專輯《琵琶行》在2005年獲得兩項加拿大民俗音樂獎提名;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期間的文化慶祝活動中表演了30場;他們去年發行的專輯《立氣》獲得好評如潮。

作為法國裔的加拿大人,丈夫Andre體貼地讓妻子暢快地用自己的母語——漢語同我們交談。「我從六、七歲開始學習琵琶,完全是因為自己喜歡。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去催促我,也許因為他們不懂音樂,所以不管我彈奏甚麼,都覺得很好聽。」就這樣從小學到大學,何秋霞一步步成為了一名職業的琵琶演奏家,直至進入大學教授演奏琵琶。1989年來到海外之後,更自由的創作和演出環境,讓何秋霞在遙遠的異國重新開始追逐自己的音樂理想。

幸運的是,她在溫哥華並不孤獨。1991年,「絲綢之路」樂團剛成立時,Andre便和她同臺演出過。從1994年開始,他們又一起在世界各地巡演。音樂讓兩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逐漸走近彼此。秋霞笑著說,自己從小在中國就被教育要專心致志,但來到溫哥華後,卻忍不住對其它樂器產生了興趣,其中就包括Andre演奏的西班牙吉他。「我的一些西班牙吉他演奏技巧影響了她,她好奇地去嘗試能不能把這些用到琵琶上,在經過一番調整之後,她還真的做到了。」Andre告訴我們。

秋霞在一旁補充道:「和一個彈吉他的人結了婚,當然會受影響,怎麼可能不一起合奏?又怎麼可能不一起作曲呢?」她說,也許在別處Andre和她的這種中西合璧會讓人覺得非常驚奇,但溫哥華的客觀環境卻讓這種多民族的文化融合變得易如反掌。「就像這裏滿大街的中餐館、意大利餐館一樣。溫哥華的音樂也是來自世界各地,有許多國家的音樂家都選擇來這裏定居。大家會用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去詮釋其他民族的音樂,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何秋霞自己也曾做過類似的嘗試。有一次,她接觸到了愛爾蘭的音樂,感覺和中國的音樂頗有相似之處,旋律和演奏都自然流暢,沒有太多裝飾音。她試著用中國樂器去表現愛爾蘭的音樂,用二胡代替風笛和小提琴,用琵琶代替曼陀鈴。她把這次創作經歷當成了一種磨練,讓自己有機會去體驗不同以往的音樂風格。最終這支名為《雲》(Cloud)的曲子大獲成功,還曾與交響樂團一起合奏過。

如今,Andre和秋霞還在音樂的「絲綢之路」上繼續前行探索著。Andre對各種樂器的興趣正如一位好奇的旅行家在不停觀賞著沿途的美麗景色。「在過去的三十年裏,我曾對許多樂器產生過興趣,如烏德琴(中東弦樂器),世界各地的笛子,類似印度嗩吶(耍蛇樂器)的雙簧管。」「不過,中國的曲子還是會難倒他。」秋霞在一旁笑著插了一句,「不同的民族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不一樣。比如節奏,中國的重音往往在前,西班牙音樂就會在後。中國的著名樂曲《步步高》,我們覺得非常簡單,可他們外國人就會無從下手。」

說起自己熱愛的音樂,夫婦二人的話匣子像是永遠也關不上。兩人的話語正如他們的演奏一般融合銜接得天衣無縫。他們願意把這份生命中的默契和幸福帶入到音樂創作中,「作為一個音樂人,創作一支自己覺得滿意、有趣的曲子,然後上臺去演奏,而臺下的聽眾恰好能聽出其中的味道,這就是最大的享受吧!」

 2013-12-03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

   
© 2012 Taste of Life Suffusion theme by Sayontan Sinha